“自贸之翼”为陆家嘴片区增添发展活力—机构集聚效能 招商引资吸引力显著提升
| 招商动态 |2016-08-19
自纳入上海自贸区以来,陆家嘴金融片区在机构集聚等方面的成果如何?近日,一份来自浦东相关部门的“上海自贸区陆家嘴金融片区扩区一周年成果分析”报告给出了答案。
报告指出,2015年上海自贸区扩区以来,陆家嘴片区在机构集聚效能、招商引资吸引力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其中在新增项目方面,2015年的数字是3773个,同比增长1.45倍,其中外资新增项目360个,增长1.61倍,内资项目新增3413个,增长1.43倍;2016年上半年,新增项目1950个,其中外资新增项目60个,实到外资金额同比增1.1倍,内资项目新增1890个,同比增1.5倍。
三大行业机构落户居前三
一直以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以及金融业是陆家嘴新设企业的三大主力军,纳入自贸区以来,这三大行业依然成为最集中注册的行业。
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该三大行业占新设内资机构的比重分别为54%、15%和13%,合计占比达82%,较2014年上升4个百分点。
新增外资项目方面,批发和零售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新设企业均超过100个,占外资项目的比重分别为43%和27%,金融业占比为14%,合计占比达84%,较2014年下降12个百分点。
“可见,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商务服务、贸易和金融的内资机构集聚度进一步提高,而外资机构则借助于自贸区政策逐渐趋于行业多元化发展。”报告指出。
发展有了强大动力
从陆家嘴金融片区引进企业规模看,内资大项目集中引入,2015年亿元以上大项目共计560个,增长4.7倍,涉及注册资金2888亿元,增长6.3倍,包括上海津福投资中心(1000亿元)、上海衍融投资中心(128亿元)、国投先进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100亿元)等。在大项目的拉动下,新增内资企业户均注册资金规模较上年增长近2倍。其中,民企和功能机构引进成效明显。陆家嘴片区引入支付宝、上海新非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万达互联网金融等民企500强企业,还引进了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等功能性机构,为陆家嘴片区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同时,外资实到资金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7个,包括上海华新置业有限公司(3.67亿美元)、福特汽车金融(1.72亿美元)、历峰商业有限公司(1.61亿美元)和上海悦耀置业发展有限公司(1.52亿美元)等。
总部经济总量约占全市两成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上海自贸区政策优势,陆家嘴片区总部经济总量大幅攀升。
自贸区扩区后,陆家嘴片区积极宣传跨境本外币双向资金池、境外融资便利以及直接投资管理等自贸政策,致力于增量企业落户和存量企业升级。
报告指出,2015年,仅陆家嘴地区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家,分别是新鸿基企业管理、莫仕中国投资和亿达软件;新增区级总部6家,分别为亚玛芬、铜陵有色、生水贸易、东部管道、新致软件和原龙投资。
截至2015年底,陆家嘴累计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90家,约占全市五分之一。
创新案例持续涌现
随着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持续推进,改革不断深入,政策不断深化,陆家嘴金融片区创新效应溢出明显,已涌现出众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区创新案例。
比如,2015年7月,江泰再保险经纪公司完成工商注册,同年11月获得经营许可,成为国内首家“先照后证”的再保险经纪公司;2015年10月份,华瑞银行等首批8家试点银行发行29亿元跨境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较境内低5到10个基点,拓展了区内银行业存款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今年3月,交行上海分行与杭州银行上海分行举行自由贸易账户间参业务合作签约,实现了自由贸易账户间参代理业务合作首次运用等。
转自:上海自贸区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