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党建在浦东】互联互融 共享共治——区域化党建的沪东样本
| 招商动态 |1970-01-01
昨日,小编带您一起参观了“金领驿站”。今天,小编带您去沪东街道看看!
沪东新村街道地处浦东城区东北部,依托沪东造船厂的工人新村发展而来。面积5.51平方公里,下设32个居民区;实有人口10.66万,其中户籍人口7.27万。街道党工委下属各级党组织210个,“两新”组织党组织32 个,党员9137 人,驻区单位党组织报到数47 家。街道党工委以贯彻落实市委“1+6”文件为契机,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段,倡导“信息化互联、区域化互融、一体化共享、多元化共治”理念,在十年楼组党建的基础上,扎实推进“两新”组织“两个覆盖”,整合区内外党建资源,把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打造成枢纽型阵地,践行“两个自下而上”机制,推出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搭建“微心愿”等共治平台,培育提升社区治理队伍,旨在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增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阵地建设彰显
“标识明、党性强、服务全”新特点
2015年12月建成的党建服务中心秉承标识明显、受众喜欢、教育提升、服务实践的理念,开发“数据共享平台”实施线上预约、接待管理、实时查询、基层动态、数据分析等,实现中心“五大功能”,让街道党工委实时掌握动态,基层随时共享资源,已为2万多人次提供服务,成为区域化党建、“两新”组织党建、居民区党建“三建”融合主阵地。
资源整合体现
“渠道多、制度明、成效实”新格局
党组织搭建平台,注重上级资源、区域化资源和社会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在实事项目、居民自我服务中引入第三方评估和代理,注重多元参与,充分运用“自下而上”机制,让群众在项目生成、服务评估中充分发表意见,建立了项目申报、意见征询、项目验收等配套机制,项目成效由群众说了算。
平台搭建顺应
“百姓想、政府能、社会有”新思路
以百姓需求为导向,以居民的满意度获得感为标准,运用“互联网+”手段打造一系列有形、有效且有趣的共治自治平台,营造人人能参与、人人乐参与、人人易参与的良好氛围。创设“微心愿”平台,采用“O2O”模式,线上许愿、线上认领、线下实现,共达成愿望722个。打造“社区梦”平台,围绕社区最想做的事,组织项目征集、听证、申报、实施,累计开展服务230场,服务居民11000余人。构筑“大梦想”平台,引导群众参与实事工程全过程,2016年共筹措资金近1.5亿元,完成绿化改造、围墙整修、二次供水等为民服务工程,提升群众在共治自治中的获得感。近年来,街道探索建立了居企合作、“1+1+x”、警社联盟、联勤联动、网格化管理、群团之家等平台,增强社区治理的有效性。
社区工作呈现
“人才多、动力足、能力强”新局面
市委“1+6”文件实施后,街道在“职能、机构、体制、队伍”等方面有了显著的变化,职能方面:取消招商引资,确立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三大职责,实现“加强党的建设”等八大职能;机构方面:由向上对口转为向下对应,设立”6+2“内设机构及六大中心;体制方面:考核由基层说了算,实现五大权力下放;队伍方面:实现居民区书记待遇”享编进编“,街道社工薪酬体系实现”三档十八级“,待遇不低于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推行“一专多能、全岗都通”、“一人在岗、事项通办”。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在此指引下,沪东新村街道正在以”精雕细刻、玉汝于成“的精神,焕发出老街道的新生机。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